“垃圾堆里生产不出好产品”,改善了就医环境和员工生活环境,才能谈得上提高品质服务,保证医疗安全。
涵盖医院的所有工作区域,包括病房、手术室、诊疗室、办公室、护士站、门诊咨询台、食堂、宿舍、机房、仓库、走廊等。每一位参与者都要有“6S管理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纵横到边无死角”的认识。
明确哪些物品是必需品,哪些是非必需品。必需品是指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作所需的物品;非必需品则包括过期、损坏、无用或冗余的物品。因此,整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制定明确的“需要”与“不需要”的判定标准。
②评估。根据工作需要和使用频率,判断物品是否为必需品。例如,常用的医疗设备、药品、办公用品等属于必需品;长期未使用、损坏无法修复、过期的物品等则为非必需品。
③清除:将非必需品从工作区域中清除出去,可以采取调整摆放位置、二次分配、报废等方式处理。
④列出清单:明确各个区域和岗位所需的必需品,形成详细的清单,便于管理和补充。
⑤定期检查:定期对各个区域的物品进行检查,重新评估物品的必要性,必要时应开展整理,防止非必需品再次堆积。
1.培训:对全院员工进行6S管理知识培训,特别是整理环节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方法,确保每个区域、每个角落都得到彻底的整理。
2.宣传:通过制作宣传海报、标语等方式,营造浓厚的6S管理氛围,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自6月4日召开精益“6S”管理第二批标杆科室创建启动会以来,10个标杆科室的医护人员利用晚上和周末的休息时间,全体总动员。
分区标线的整顿(SEITON)让有用的物品找到了自己的“家”;翻天覆地的清扫(SEISO)让整个病区呈现出窗明几净、四壁无尘、物见本色的新貌。
1.避免一蹴而就:整理工作不是一次性的任务,如果仅仅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就很可能会出现工作不细致、标准不高的情况,影响 6S 管理的长期效果和质量。所以,每一所医院在开展6S管理后,都必须定期回顾和检查,确保整理成果得以维持。
2.关注细节:在整理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个细节,包括物品的摆放、标识的清晰度等,以确保整理效果的最大化。
3.倡导节俭:坚决丢弃“非必要品”的目的在于释放更多空间,以有序地整理和归类必要物品,节约寻找物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强调,员工在实施整理过程中,禁止借机进行大规模的物品更新换代,也不能抱有“总有一天会用得到”的想法,而将物品始终保留,这种做法与6S的理念和原则背道而驰。
“‘6S’是一味中药,只要认真地煎,慢慢地喝,长期坚持,就会显现出超凡的魅力,以及超常的活力和生命力。”
有银河集团网址登录效整理,才能为后续的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等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片来源:攀钢总医院服务号 原文:“6S”精益管理第二批标杆创建科室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