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初期,新中国在四川、陕西和贵州等西部地区,开展了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工业体系建设,即“三线建设”。
1966年,为响应国家支援三线的号召,上海光学仪器厂迁至贵阳建立新天光学仪器厂,于当年12月成功研制出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海军潜望镜。2021年8月,原潜望镜装配车间工业遗址升级改造为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
9月13日,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和贵阳市红色文化旅游推广中心揭牌仪式在乌当区新光里文化创意产业园举行。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立足三线文化的精神内核,以“一厂、一区、一园”独一无二的博物馆社区形式,集展览展示、生产参观、生活体验、休闲游憩为一体,集中展现乌当区三线建设过去与未来、发展与变化、光荣与梦想。
走进贵阳市三线年代的单杠自行车、光学元件科普墙三线建设的展开,无数建设者怀着为国防军工事业奉献青春与生命的热情,扎根贵州贵阳,播下了贵阳现代工业文明的种子,建起了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军用电子业三大科研生产基地,也铸就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那时我们清贫,那时我们意气风发”“回忆我当年的新光梦”在贵阳市三线建设博物馆墙上,一封封信件,让人驻足留步。那时的他们怀揣梦想,热血报国,令人动容。
在贵阳三线年前一群人燃烧的岁月,几代人的峥嵘往事,一代人的芳华,共和国的记忆。银河国际galaxy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