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嘉定人熟悉的上海科仪厂今天60岁啦它曾让歌曲《东方红》响彻宇宙!
发布时间:2024-09-04 08:43:48

  60年,人生一个甲子。从呱呱出生到花甲之年,从重大科学设备到载人探月工程,它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它的诞生承载了国人的光荣与梦想,寄托了国家的复兴伟业。一代代航电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赴后继、积淀传承,填补了一项项国内空白,铸造了一个个从无到有的辉煌。它的成长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部鸿篇巨制。

  今年5月26日,嘉定人熟悉的上海科学仪器厂、五三九厂,现名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已经走过了整整六十个年头,今天小编就用那些老照片带你再次回顾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那些为中国航天事业挥洒青春热血的航电人:

  在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取得基本胜利之后,1956年,党中央及时地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全国掀起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科学研究高潮。为适应中国科学院上海地区研究机构发展的需要,在上海分院所需修理工坊的基础上,在上海市工业部门的支援下,于1957年5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器材厂。

  当时厂房坐落于岳阳路320号内,是一座面积为3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仅有职工53名,主要承接仪器修配的加工任务。

  1956年6月,上海市工业部银河官方官网门将位于江湾纪念路的公私合营东风仪器厂划归中国中科院上海分院领导,改成上海分院科学仪器二厂。 由于科研设备和仪器的需求量迅速猛增,原有的体制、硬件设施已经无法适应。1959年下半年,上海分院决定将上海分院科学仪器二厂和上海办事处器材厂两个厂合并,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科学仪器厂。并把新厂地址选在了嘉定。

  1961年3月,工厂由市区前往郊县嘉定北门,从此与嘉定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是嘉定人熟称的上海科仪厂。职工人数增至1200人左右,技术力量有所加强,成立了2个研究室,2个车间和11个科室,开始从事电子仪器的研制生产。

  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于1966年2月21日下午。当时,上海科学仪器上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仪器仪表新产品展览会”,时任中央的同志来到上海科学仪器厂的产品展示馆前,了解了当时馆内展出的国内先进的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30万倍电子显微镜,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和提问,细细查看仪器的外观构造,略有所思。此时,一旁的新华社记者按下了快门。

  1965年底,根据“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上海科学仪器厂的工作重心逐渐从研制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转而从事空间科学研究,从此科仪厂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的一部航天史。

  1970年,4月23日21时35分,搭载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火箭点火升空。作为卫星“听得到”的表征性要求,上海科学仪器厂接到了让《东方红》乐曲在荒寂宇宙中奏响,并且被地面成功接收的任务。上海科学仪器厂克服没有测试仪器、没有材料、缺少风力、低温和高温测试环境等艰苦条件,最终让洪亮悦耳的歌曲传回了地面,成功实现了星地间的通信。

  上世纪,60至70年代,上海科学仪器厂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排除了“”及其爪牙的干扰,先后为“实践一号”、“风云一号”、“长空一号”等十种型号卫星研制出了一批星上和地面的电子设备。这是70年代,上海科学仪器厂研制的发射机系统。

  新颖先进的发射卫星的总指挥台和显示屏是衡量一个国家航天事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中国这一块处于落后。上海科仪上又一次肩负重任,从1982年到1983年,仅用了一年的时间研制出了长4.8米的总指挥台,长18米、高6米、宽2米的中国第一代显示屏。运到发射中心安装时,仅靠人拉肩扛只用9天时间就完成了安装,确保了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的成功发射。

  上世纪80至90年代,为贯彻中央“军民结合”的方针,上海科仪厂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服务国家航天事业,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民用产品,搞活经济体制。80年代,原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和分别参观了科仪厂研发的民用产品盔式无线对讲机。

  1991年,原国务院总理参观了由上海科仪厂研制的秦山核电站相关产品。

  1992年9月21日,中央常委会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同年,在上海科仪厂建厂35周年之际,成立了上海空间电子设备研究所,加快了对空间站的研究步伐。

  2003年6月20日,上海科仪厂完成改制,成立了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标志着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将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完整参与了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系统、飞航导弹等重大航天工程,攀登了一座又一座科技高峰,曾多次荣获突出贡献集体、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项。

  2009年6月25日,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搬迁至叶城路,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三个平台”、“三个实验室”的建成,使公司研制能力跃上新台阶,形成了以宇航电子为核心,防务装备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两翼齐飞的一核两翼的产业格局。


本文由:银河国际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