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詹姆斯今年1月游历中国,回国后把经历发在英国媒体上,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英国人。15个月之前,在轮椅上生活了30多年的詹姆斯和女友开始了全球背包旅行。今年1月,他们来到中国。
作为行动不便人士行游中国,詹姆斯说,他在旅行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艰难。回到英国后,他把经历写进博客,吐槽中国的残疾人设施。以《坐轮椅游中国之囧》为题,发表在媒体上,引发大量中国网友对交通状况和残疾人设施的讨论。
詹姆斯:这个我不太清楚,但是之前一家香港媒体采访过我,那之后我的博客多了很多访问者。
詹姆斯:这次旅行确实让人感到疲惫不堪。相比于西方或我们游历的其他亚洲国家,在中国的大城市中行走,走神儿或放松基本不可能,再加上几乎难得见到适于轮椅出行的设施。
詹姆斯:在西安火车站,我们需要使用直梯,于是去服务台寻求帮助。但桌子后面的人好像并不知道怎么让电梯运转起来,接下来的一小时,先后有5名工作人员过来处理,后来找到了电梯检修人员。
好不容易上了电梯,但只是上了一层,剩下的路还要自己走。沿着一条长走廊,下了一个斜坡,我爬着下楼梯,女友拖着轮椅在后面。非常艰难地走过这段路,我们才登上火车,差几秒钟,火车就开走了。
詹姆斯:如果一条马路有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我通常是跳下轮椅,利用手和膝盖爬过去,或者干脆找隔着几条路的其他穿行路线分钟,所以我通常都会选择爬台阶。
新京报:你提到了建筑物的门槛给你造成的不便,普通人可能不会注意,门槛会对残疾人造成如此大的不便?
詹姆斯:如果没有考虑到门槛会给轮椅带来不便,这很难相信。也许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但他们不关心。在英国也是,很多建筑都是在轮椅之前建造的,英国有法规规定,新建筑必须安装残疾人专用道,但问题是我们的国家太小,不能建造很多新建筑。中国比西方的建造速度要快很多。银河官方官网应该比我们更容易做出改变。
詹姆斯: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对轮椅感到好奇,在英国,每100人中不到一个人使用轮椅。在中国,这个比例应该更小。
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区别是,中国人表达好奇心的时候没有任何顾忌。在英国,如果有人对我的轮椅好奇,他们很可能过来跟我聊一些完全无关的话题,然后慢慢地问到,想了解我的轮椅,这中间通常人们还会花20分钟来道歉。其实英国人这样也很奇怪,因为我很坦然,聊一下轮椅的事没什么的。
在中国,我觉得坐在轮椅上我更像是一个小明星。人们看到我通常直接举起手机。大家拍我坐轮椅的照片做什么呢,展示给他们的朋友?或是上传到社交媒体?我真的很好奇。
詹姆斯:残疾人遭受困境并不是自己的错,他们生活在一个“让本来就不方便的生活变得更困难的环境”,也不是自己的错。
中国现在对残疾人的态度,和英国19世纪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很相似,那时候我们的首要任务也是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