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黄浦区把残疾人事业更加充分纳入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残疾人权益保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黄浦区成为“十三五”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示范城区,黄浦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被评为“十三五”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轮椅加上无障碍设施,使重度残疾、举步维艰的我拥有了相当自由的活动空间。每天早上,我离开床铺,坐到轮椅上,如同健全人一样,轻松地开始一天的活动。我坐着轮椅,去卫生间洗漱和沐浴,去院子里打开信箱取出当天报纸,去菜场买菜,去公园锻炼……”家住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南昌居民区的孙宗纲老人,以《从小板凳到电动轮椅》为题,心怀感激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的种种“小确幸”。
蹒跚学步银河国际galaxy网站时,一场疾病夺去了孙宗纲站立与行走的能力,稍长大后,两只木头小板凳成为他的“双腿”,靠着它们,孙宗纲艰难地从房间这头挪到那头,从家里挪到外面。这样独特的“行走”方式,伴随了孙宗纲几十年,直到轮椅进入人们的视野。
孙宗纲用过的几辆轮椅,都是由政府免费提供的。尤其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在政府鼓励、扶持下,越来越多新技术、新理念源源不断应用于残疾人康复和辅具产品。孙宗纲先后申领过三四辆轮椅,其中,有适合各种场合的普通轮椅,有适合斗室腾转挪移的小型轮椅,有让远行变轻松的电动轮椅,还有根据个人身体数据适配的车架材质、坐垫尺寸、扶手与靠背高低都更舒适的“定制”轮椅。“随着轮椅越来越称心,不仅仰视姿势带来的心理不适早就消失不见,我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院内,得益于“无障碍进家庭”项目,孙宗纲不出房间就能一键打开院门;进院子、进室内、进浴室,所有存在高度落差的地方都改成了坡道;院门、房门、浴室门都根据轮椅尺寸进行了拓宽;浴室里的防滑地砖、降了高度的洗脸台,还有洁身器、墙上的扶手,都让孙宗纲的生活越来越方便。
院外,得益于残疾人事业更好地纳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马路上盲道越来越规范,被占用的现象越来越少;每个路口都有便于轮椅上下人行道的坡道;图书馆、电影院、商场、公共厕所等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施也越来越普遍……孙宗纲感慨道:“以前此类设施比较少,近十年,整体环境对于残疾人越来越友好,城区也越来越有温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浦区针对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实施技能提升计划,根据个体特点、市场需要,开展针对性强、见效快的技能提升培训和就业帮扶,不断推动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青年吴易凡曾因听力残疾退出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后来,在区残联和瑞金二路街道残联的帮助下,她安装了人工耳蜗,得益于此,吴易凡不仅与外界的交流更加畅通了,她也重燃再战职场的信心,就业空窗期,她还自学考取了同济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街道残联组织的一次插花技能培训中,工作人员黄蕾和吴易凡深入交流后,建议她报名参加上海市2020年度残疾人专项招录考试,最终,吴易凡通过考试被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录用,并且在这一岗位上一展所长。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残疾人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区残联和各街道残联因势而动,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模式,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线上方式,提供“不见面”的“云咨询+云指导+云招聘”全链条服务。
2021年1月,在区人社部门、区残联以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上海首家星巴克手语门店落地黄浦绿地缤纷城店,12名员工中就有5名听障伙伴,改变了星巴克原先只录用智障人士就业的模式。
多措并举之下,截至今年8月,黄浦区就业年龄段有就业意愿且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8%,残疾大学毕业生除继续升学外就业率达100%,包括吴易凡在内的10名残疾人,进入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越来越多残疾人找到了人生出彩的舞台。
近十年来,黄浦区全面实施残疾儿童教育“零拒绝”,对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
创建于1986年6月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在2012年全新揭牌,并且在之后十年里,通过成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实践基地等多项合作,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教育、康复效能。
在今年六月学校为九年级学生举办的云毕业典礼上,小薛(化名)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表达了对学校和老师的不舍之情:“九年间,我们在这里学会了很多知识和本领,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认识了好朋友、好伙伴。在老师辛勤培育下,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快快乐乐地茁壮成长……”这个月,她已经顺利进入十三五期间成立的黄浦区特殊教育职业学校,开启了自己的高中新生活。
作为残疾人非义务教育发展重要内容之一,黄浦区特殊教育职业学校旨在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能力接受特殊职业教育的残疾学生,打通高中阶段职业教育通道。除此之外,黄浦区还依托上海开放大学开放式教育平台,设立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黄浦区学习中心,开设《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大专班。共计有295人次残疾人通过学历深造,获得一技之长、找到稳定工作。
过去十年,黄浦区在改善残疾人民生福祉、帮扶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创业、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满足残疾儿童教育需求等方面持续发力,残疾人事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未来,黄浦将继续立足区域实际,把残疾人事业融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考量,着眼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让残疾朋友的人生过得更有尊严,更加精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