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选手杨洪在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SM6级决赛中夺得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
亚残运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残疾人综合性运动会,截至10月27日,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闭幕式的前一天晚上,中国代表团在本届赛会上获得了196金159银138铜的成绩。
跑出世界速度的湘妹子、黑暗中较量的柔道选手、坐在轮椅上拼搏的运动员们……赛会期间,残疾运动员展现出了高超的竞技水平和不屈的精神品质,我们不仅共同见证了他们的勇气和毅力,感受他们超越困难、追求梦想的强大力量,也看见了那些“幕后英雄”的付出,领跑员、领骑员、引导员们的默默奉献也同样值得喝彩。
体育赛场上,成绩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付出千百个日夜的努力,对于残疾人运动员来说更是如此。杭州亚残运会上,两位湘妹子在赛场上打破世界纪录,为湖南赢得了荣誉。
短跑竞技,世界纪录每进步0.01秒,都难如登天。那前进0.04秒,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10月23日,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田径项目女子200米T36级决赛中,湖南桂阳籍运动员史逸婷以28秒17的成绩夺得冠军,并刷新了此前由自己保持的28秒21的世界纪录,拿下此次亚残运会上湖南的第一块金牌。
史逸婷1997年出生于桂阳县,由于年幼时缺氧导致左上肢肌肉萎缩,属四级肢体残疾。但她从小阳光开朗,且运动天赋过人。2010年3月,桂阳县举行全县中小会,史逸婷“初露锋芒”。“当时逸婷的个子很小,但是她跳高能跳上1米1,我就发现她腿部力量比较好。”12岁的小逸婷被桂阳三中的教练王芳树一眼相中。
此后,史逸婷走上人生的“新赛道”,正式成为一名运动员。身体的缺陷让她付出了远超常人的汗水与艰辛。“一开始逸婷训练,因为身体原因跑完后一条腿总会非常疼痛,我要她休息一下,但她总说还能坚持。”启蒙教练王芳树回忆。
艰辛的付出获得了回报。史逸婷已经获得30多枚金牌,5次打破世界纪录。她在追梦的路上,全力以赴,奔跑不止。
10月26日,杭州亚残运会田径赛场,在女子100米T37级决赛中,来自湖南益阳的运动员文晓燕也以12秒59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得金牌。这是她在此次亚残运会上第三次打破世界纪录。
赛后记者提问“三天三破世界纪录,达到运动极限了吗?”文晓燕非常自信,“还有提高的空间,我会一直努力,在巴黎残奥会上不断超越。”
此前,10月24日,文晓燕在女子跳远T37/38级决赛跳出了5.45米的优异成绩,打破了她在今年7月创下的5.33米的世界纪录;10月25日,女子200米T37级决赛,她又以26秒18的成绩,打破了哥伦比亚选手在今年7月创下的26秒42的世界纪录。
文晓燕不断向自己挑战,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现在我就是在跟自己比,哪怕是世界排名第一了,我的成绩还可以更好一些。”文晓燕说,她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坚强的人,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残疾人也可以拼搏,也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他们是盲人柔道选手。黑暗中,他们手搭着对方的肩摸索着行走,两两较量中,却横空出世,一招制胜。此次亚残运会,在盲人柔道项目上,长沙残疾人运动员代表共夺得3金1铜的好成绩。
10月23日,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盲人柔道比赛首日,在观众们热情的掌声和欢呼声中,“00后”长沙选手史怡婕站上冠军领奖台,这也是长沙的第一块金牌。
2000年7月,史怡婕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10岁时,她的视网膜出现问题,逐渐失去视觉。2013年9月,史怡婕在资深盲人柔道教练李跃华的选拔下,加入长沙市盲人柔道队,开始职业运动员生涯。
“这个孩子训练中很能吃苦,轻伤不下火线日,史怡婕的教练,高级柔道教练员、国际级柔道裁判员李跃华接受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史怡婕每天要训练6个小时,而且都是跟男队员一起训练。李跃华向记者展示了史怡婕日常训练时的影像,即使身上的训练服被汗水浸湿,史怡婕对每一个动作仍精益求精,反复练习。
汗水和泪水给史怡婕带来了回报,接连获得2019年全国第十届残运会盲人柔道女子63公斤级金牌、2021年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盲人柔道女子57公斤级金牌。2023年,状态极佳的她获得了2023年阿塞拜疆世界盲人柔道大奖赛57公斤级J1第一名、2023年英国世界盲人运动会57公斤级J1第一名、2023年埃及世界盲人柔道大奖赛57公斤级J1第一名、2023年全国盲人柔道锦标赛57公斤级(J1、J2合级银河galaxy官网)第一名,多次登上世界级赛事的领奖台。
10月24日,杭州亚残运会柔道比赛第二日,在女子70公斤级J1级别决赛中,来自长沙的选手刘立拿下金牌。
赛后,她对在比赛中的失分耿耿于怀,“轻敌送了一分我非常后悔,以后不会再发生这种事情,这样赢得太危险了。”
实际上,这个失分和刘立的手伤有关。她在阿塞拜疆世界盲人柔道大奖赛时左手韧带撕裂,为了备战亚残运会,她拒绝了医生“打石膏”的要求。当被问到如何面对身体的伤痛,刘立笑着回答:“还能忍。”
带着伤病,刘立还是站上了亚残运会最高领奖台。“你们认为的制胜时机和每一个出手的动作,其实对我们而言都不是偶然,而是千锤百炼后形成的肌肉记忆。”
羽毛球、篮球、击剑……这些词语看上去都不会和“轮椅”有任何关联,但是在残运会上,轮椅并不是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拼搏的阻碍,而是他们努力与汗水的见证。
坐在轮椅上的女孩,坚毅自信,反应灵敏,球拍挥动之间,羽毛球翻飞自如。她就是来自广平县西关村的农家女孩尹梦璐。
尹梦璐因先天性脊柱裂,双下肢重度残疾。但残疾的身体并没有让这个自强的姑娘自暴自弃。2014年,尹梦璐开始了轮椅羽毛球训练。2016年成功进入河北省队。没人知道顽强的她在训练场上流下了多少汗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9年5月的全国残运会上,尹梦璐获得羽毛球女子轮椅组WH1级单打冠军,终于如愿进入国家队。
10月24日,尹梦璐在女子单打WH1预赛-B组第3场中对战韩国选手全贤雅,以2比0的比分晋级。赛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在某次挥拍中,尹梦璐的球拍折了。“我当时想着一定不能放弃那个球,虽然球拍折了,我也必须要把那个球打出去。”回想起这个小插曲,尹梦璐心态很稳。
10月26日,羽毛球女子单打WH1决赛在滨江体育馆举行,尹梦璐获得铜牌。
“没想到能成为开幕式旗手,这是值得回忆一生的事情。”从2009年接触轮椅击剑开始,31岁的孙刚生命里有14年光阴被击剑填满,“小时候,我特别顽皮,因为腿不好,家人十分担心我的未来,是击剑改变了我的人生。”
孙刚出生于江苏徐州,虽自幼因儿麻后遗症造成其单下肢残疾,但他却很喜欢体育运动,特别是乒乓球和篮球。他的表姐荣静是国家轮椅击剑队运动员,在表姐引荐下,他得到了在江苏省轮椅击剑队试训的机会,并被教练看中。他曾对媒体表示过“传承”的作用,“当时,我看到表姐站在国际比赛的领奖台上,心里就有一股压制不住的激动,我就想我什么时候也能站在那上面就好了。”
2014年仁川亚残运会,孙刚第一次实现了站上国际赛场领奖台的愿望,他拿到了男子花剑团体、重剑团体、A级花剑个人3项冠军,还有A级重剑个人亚军。此后,荣誉就成为他坚持训练的动力,不断促使他登上更高的领奖台,获得多次残奥会的金牌。
10月25日,在杭州亚残运会男子花剑个人A级金牌赛上,中国队包揽金银铜牌,孙刚获得这个项目的铜牌。
10月26日,在轮椅击剑项目男子花剑团体金牌赛中,由孙刚、冯彦可、成阳、仲赛春组成的中国队以45比26战胜伊拉克队,夺得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