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9日是首个中国医师节。医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选取了德清县几家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中、青三个年龄段不同的医生代表,让他们谈谈当医生的缘由。
陈佳颖,女,1993年9月出生,党员,执业助理中医师,2015年参加工作,现负责新安镇卫生院住院部临床工作。
当初高考结束时,是特殊的缘分让我走上了医学的道路。当我走进医学院的那一刻起,我的世界开始与众不同了。而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目光所及之处,痊愈出院的患者、病重转院的伤者、无奈离开的逝者,都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内心——在医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我要不断充实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被病痛折磨的人。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健康地活在阳光下。
夏金,男,执业医师,于2011年毕业于贵阳中医药大学,在洛舍镇卫生院工作7年余,具有一定临床工作和基层服务经验,目前根据全县医改要求,与集团专家一起从事全专科联合门诊工作。
医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习惯。作为一个基层医生,我深刻体会到老百姓的需求,老百姓的那种热情。随着医改的推进,医疗资源的下沉,双向转诊的便利,签约服务的深入,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就诊的便利和优质的服务,身为医改中的一名基层医生,让我更为深刻的体会到为老百姓服务的那种责任和使命感!
严红芳,女,1982年出生,执业医师,乾元镇中心卫生院医生,联合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2003年参加工作至今,从事临床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近15年,一直踏实肯干、任劳任怨,是卫生院的中坚力量。
当医生辛苦不说,又赚不了钱,时间都被工作占据,陪不了父母陪不了孩子。但是,当我用所学的知识,竭尽所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时候,当患者恢复健康表达感谢的时候,我是骄傲的,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银河官方官网实现了一名医生的社会价值,不需要鲜花和掌声,更不需要浮名与浮利,病人的信任和认可,即最大的褒奖。毕淑敏说过“希望经我手诊治的病人,继续生猛人间”,这也是我的毕生追求。
陈伟武,男,1973年8月出生,党员,主治医师,现任下渚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1992年10月参加工作,从事全科临床工作20余年,曾获德清县劳动模范、德清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员、医坛新秀等荣誉。
从小受父亲影响,父亲是村里的医生。有一天,患者家属抱着小孩来到我家,一个13岁的女孩发生抽搐,身体僵直、嘴唇发紫。我父亲诊断是高热惊厥的症状,针对病情采取急救措施,进行物理降温、药物注射,几分钟后,小孩逐渐恢复好转。从此,我就有了从医的念头,医生原来可以挽救生命,这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王红武,男,1980年9月出生,党员,副主任中医师,现任洛舍镇卫生院院长助理。2000年7月参加工作,在洛舍镇卫生院从事全科临床工作18年,曾获德清县“红十字工作先进个人”、湖州市基层中医骨干提高班“优秀学员”等荣誉。
这个高尚的职业能够给我的生活带来强大的满足感和满满的幸福感。每当看到病人得救或康复时脸上洋溢的那种笑容与感激,医生职业的神圣让我感到无比自豪。面对“学医很苦”、“医患矛盾比较突出”等社会舆论现象,我想说的是:其实无论做哪一行职业,要做好都会很辛苦,但医生能够带给病人的慰藉、以及自身的成就感,是任何行业都无法比拟的。
徐金芳,男,1969年10月出生,党员,新安镇卫生院副院长,1987年参加工作,曾获浙江省百姓信赖的好医生、湖州市十佳家庭医生、德清县卫计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
从医30余年,行医的路上痛并快乐着。痛并不是因为苦,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医生这个职业常常不被理解,不被认可。快乐是因为治病救人的成就感,因为历经千辛万苦获得患者发自内心的感谢。古人以杏林代替医道,无论从医路上有何艰险,我将以乐观心态坚守这个职业,时刻以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要求自己做个坚定的“杏林守望者”。
陈雪梅,女,1969年出生,乾元镇知联会副会长,大专学历,主治中医师,乾元镇中心卫生院医生。1987年参加工作,从事临床近30年,擅长颈椎、腰腿痛、关节痛等骨外科疾病诊治,曾获德清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当一名医生是我从小的理想,我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从医三十载再苦再难也一直无怨无悔。古有云:“医乃仁术,医者父母心”。我理解为医生不但要尽所能治病救人,还要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要像亲人一样。我一直秉承这个理念至今。在我这平凡的职业生涯中,最欣慰的事就是得到了病人的信任和认可,也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陈亩毛,男,1944年7月出生,党员,新安镇新桥社区责任医生,1965年参加工作至今,曾荣获德清县优秀员、热心好长者、优秀赤脚医生等荣誉。
因为要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1965年村里推荐我担任赤脚医生。50多年来我一心一意为群众防病治病,随叫随到,群众对我很满意,我也感到很高兴。92年换届选举,我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了下来,继续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至今,只为更好地服务群众。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原来的重治轻防逐渐转变为医防并重,慢性病管理、签约服务、健康体检等全民服务工作更加重视,我们和群众更贴心,工作也更有价值。
韩烈文,男,1955年11月出生,党员,下渚湖街道朱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责任医生,从1974年至今,一直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
18岁时参加了农业学大寨,工作一年后,村里希望培养我当一名乡村医生。当时作为一种新兴职业,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同时能为身边的老百姓服务,就去参加了培训,当了一名乡村医生。当时白天打预防针,夜里出诊。上两天班还要参加一天的劳动,年轻时候有想过转行,但是周围老百姓很信任我,我就觉得做这一行有意义,所以还是留下来继续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