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的职业体验
发布时间:2024-05-24 02:56:30

  银河galaxy官网暑假期间仁济医院为高中生志愿者提供了一系列适合志愿服务的岗位,比如,门诊导医、满意度测评、音乐志愿、病区陪伴、行政管理,每个岗位上的志愿者都能更进一步了解医生这个职业。除了提供志愿服务以外,志愿者们还接受了基础生命支持课程培训,接触到这项救命的技能。

  炎炎酷暑下,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门诊大厅里天天都有优美的音乐回荡。在这里,有音乐专长的学生志愿者们正在用琴音为患者及家属缓解焦虑。

  暑假期间仁济医院为高中生志愿者提供了一系列适合志愿服务岗位,比如,门诊导医、满意度测评、音乐志愿、病区陪伴、行政管理,每个岗位上的志愿者都能更进一步了解医生这个职业。

  除了提供志愿服务以外,志愿者们还接受了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的课程培训,接触到这项救命的技能。

  “我以后想做医生,想先来医院体验下。原来医院里细分了好多科室,医生真辛苦,每天要看那么多病人。”来自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沈天正参与服务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和2017年上海新高考改革配套政策《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全市高中生志愿者服务不少于60学时,并从全市2014级入学高一学生开始实行。

  暑期开始前,仁济医院举办了暑期高中生社会实践培训会,160余名学生志愿者在现场接受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者培训,岗位上更有资深志愿者手把手带教。“仁爱之家”志愿者工作部还贴心地增订全新的《志愿者服务手册》,堪称“志愿服务宝典”。

  格致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燕老师指出,学校里会对所有的学生有一个生涯发展的指导,学校会请一些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有独特建树的人士来做学生的生涯助力师,其中就包括医学方面的专家,他们会来做一些讲座,帮助孩子提前来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而假期中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能帮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接触一个行业,对于一些立志学医的孩子们,在仁济医院进行志愿者活动就如同为他们提前打开了一扇窗。

  “学校会开出一系列的职业菜单供学生选择,比方说去上海火车站为市民服务、在上海博物馆为市民做讲解,或者在社区里面为市民整理图书,来仁济医院进行志愿者服务的孩子都是通过自主选择参与活动的。”张燕老师说,“到了高三,我们学生中还是有很多小朋友会选择医生作为职业方向,而对于那些并不以从医为职业方向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反馈:虽然这个活动只有5天,但是,在医院的工作让他们学会了责任心的重要性。”

  来自上海中学的韩炳泰就深有体会,他说,有位老太太来医院看病,由于不认字且耳朵不太好,需要志愿者陪着她,“我以为,志愿者就是为了解答病人的疑惑,还要照顾病人的心情。很感谢‘仁爱之家’这个志愿者服务平台,让我认识到了不一样的社会,收获了别样的经历。”

  而在志愿服务中,让格致中学的黄伊薇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90多岁的大爷。“他出现在我面前时已是满头大汗,独自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份单子,要去做CT。我便主动提出带他前去,安抚着他的情绪,陪他做完检查,到医生那里看结果,那位老爷爷笑着对我说谢谢。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做志愿者的意义。”

  “为他人服务,真的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当我帮助一位老人挂号并为他指路之后,他说的那句‘多亏了你们,否则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弄(这台机器),谢谢谢谢啊!’……医院门口的巨石上,‘仁术济世’四个大字所传承着的甘愿奉献的精神,与复旦附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一样,给予我们力量。”复旦附中的陆怡然说。

  目前,仁济医院已获批成为上海卫生系统唯一的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社会实践市级基地”。在教委大力支持下,仁济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前期筹备阶段,便建立了高中生社会实践工作制度,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工作部指派专人负责与学校对接和学生志愿者日常管理,现与上海市实验中学、敬业中学、上海中学、格致中学、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大同中学等知名高中已签署社会实践合作协议。

  仁济医院文明办主任袁蕙芸告诉我们,为方便学生在家门口参与社会实践,医院还特意在暑期,于仁济东院和西院分别开设门诊导医、满意度测评、音乐志愿、病区陪伴、行政管理等适合高中生参与的志愿服务岗位,并提供饮水、就餐、防护用品等一系列志愿服务保障措施。

  在门诊大厅里天天都有优美的音乐回荡,这是有音乐专长的学生志愿者们在门诊大厅的钢琴吧里奉献爱心,施展才艺,用美妙的琴音,为门诊患者及家属舒缓焦虑的情绪,获得了病患们的一致好评。

  “除了单人的钢琴弹奏,我们还会和复旦附中的合唱团合作,他们会不定时地来开小型的音乐会。”仁济医院负责志愿者工作的社工黄敏婕说,“患者普遍反映,孩子们的表演对于他们的情绪舒缓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除了学生志愿者会来进行演奏,还有老年合唱队也会来参与演出,有些患者还会即兴参与、上台和志愿者一起合唱。”

  黄敏婕告诉我们,仁济医院还设有儿科病房患儿陪伴的岗位。仁济医院运用社工小组工作方法,以“同伴支持”为介入策略,社工定期组织高中生志愿者于西院儿科病区开展慢病患儿成长小组,每次小组设定开展不同主题。

  每周六下午,高中生志愿者们会来到仁济西院的儿科病房,陪伴这里的患儿聊天,为患儿们辅导功课、组织游戏、讲故事,进行同伴教育等,给孩子们枯燥的住院生活增添了欢乐时光。

  “我们的儿科病房里风湿类疾病和一些慢性病的患儿比较多,这些孩子需要频繁地住院治疗,这样就造成了他们的学业方面可能是脱节的,高中生可以以同伴的身份介入到病房,和这些孩子游戏、互动,给他们鼓励。”黄敏婕说,“对于病房中的小朋友来说,平时他们在病房中要么就是拿平板电脑要么就是拿着手机在玩游戏,是非常孤单的,而当有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出现的时候,他们会更加愿意去交流、和别人互动,同伴的互动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而对于高中生志愿者来说,他们平时接触的都是一些健康的伙伴,但到了病房里,他们才会意识到有些比自己小或者和自己同龄的孩子被长期困在医院里。这对于他们的责任心和爱心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志愿者在进行陪伴之前会做一些前期的准备,比方说准备一些毛绒玩具,想一些游戏等。有些志愿者还会时不时关心病房中小伙伴的病情。据了解,暑假期间已有12名志愿者参与该活动,累计服务时间48小时。

  此外,学生志愿者还积极参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他们对住院患者的需求和病房医护的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对真正的医患关系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构建起医患有效沟通的桥梁。

  “患者也会跟志愿者倾诉在求医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对医院和医生的建议,等等,这对志愿者来说也是了解医患关系的一种方式。”黄敏婕说。目前,已有25名志愿者参与这项服务,服务时间超过57小时。

  仁济医院还设有门诊导医的岗位,在门急诊大楼每个楼层都可以看到学生志愿者们的身影。一些患者对医院环境比较陌生,志愿者们就会耐心地为他们解答疑问;协助患者使用自助服务机器,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暑期已有150名高中生志愿者参与这项服务,服务总时间4820小时。

  “在整个志愿者活动中,很多小朋友都会遇到一些平时学习生涯中遇不到的故事,比方说昨天就有小朋友分享,有一个90多岁的老爷爷来医院,他告诉志愿者,家里面没有其他的人可以陪伴看病,志愿者就全程帮助他,从挂号到看诊到拍片到取报告,最后还帮老人叫了车回家,志愿者告诉我完成这个过程让他感觉自己挺有价值的。”黄敏婕说。

  还有志愿者分享说,自己碰到一个印度人来医院看病,他很主动地上去询问病人需不需要帮助,虽然印度式的英文比较难懂,但是,这位志愿者还是帮他完成了就医过程,也是挺有成就感的。

  当然更多的志愿者碰到的都是一些很琐碎的事情,比方说挂号、预约专家门诊、付费,对于一个门诊导医的志愿者来说,一天可以接触的患者多达100多人。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患者,他们会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暑假期间,仁济医院高中生社会实践人数达到160余人,志愿服务总时间5460小时、8190学时。更为贴心的是,医院每周都定期开展学生志愿者服务分享会。在分享会上,学生志愿者们交流志愿服务中的故事,就医院门诊管理建言献策。仁济医院还在官网、微信共享活动花絮,动态反映学生个性化发展状况。

  美国心脏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BLS导师、仁济临床医学院技能实训中心讲师苏爱萍告诉我们,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基础生命支持培训课程本来主要是针对住院医师来开展的,但是事实上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应该是全民共同参与的一件事情,所以医院想让高中生志愿者也来学习这样一门技能,对于他们来说也算是一种特殊的“福利”。

  “确保每次按压幅度达到5厘米,按压后让胸壁完全回弹。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苏爱萍耐心地指导着高中生们根据2015年最新急救指南进行心肺复苏训练。

  只见,同学们一个个俯身,在模拟人身上专注地实践着每一个急救动作,包括急救判断、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海姆立克法等。来自上海市实验学校的孙乐怡说:“以前在学校里接触过急救知识,但是这么细致全面地掌握急救动作还是头一回。”

  针对暑期在仁济医院参与志愿服务的高中生,医院“仁爱之家”志愿者工作部为他们安排了“小班化”“多批次”的急救培训。在仁济医院,高中生不仅学会了如何为病患们提供耐心的服务,还能接触到最实用的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术和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后,无论身处何地,面对心脏停搏或者气道梗阻的患者,他们都将“有法可施”。

  如今,公共场所发生心脏骤停的病例屡见不鲜。据数据统计,80%的心脏猝死都发生在院外。可见,仅仅依靠白衣天使是不够的,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CPR应当全民参与。

  通过现场播放的视频,我们了解到,CPR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每一个人只要通过正规的培训,都可以成为别人的“救星”。由于提高患者的存活机会需要高质量的CPR,仁济医院的培训实行“小班化”教学,在规模上进行了严格控制,确保每一位高中生都能进行实际的急救操作,让每一个关乎生命的动作都做到最规范、最有效。

  此次急救培训借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临床医学院和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的医学教育平台,培训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医学的魅力和神圣,感悟医生的荣耀和责任,从而激发高中生们对医学的兴趣,吸引更多的高中生报考医学院校。

  预计,2016年暑期,将有120余名高中生接受这项急救培训,每一位操作规范的合格学员还将获得仁济医院、仁济临床医学院和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联合颁发的培训证书。


本文由:银河国际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