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半农半医”的苦有谁知道?
发布时间:2024-10-22 15:23:52

  有时候提到乡村医生,不由自主会想到他们曾经的“半农半医”身份。“半农半医”,顾名思义一半时间搞农业生产,一半时间搞基本诊疗服务,既是农民又是医生。

  20多年前,笔者刚成为医生的时候也是一名“半农半医”人员,干了差不多两年时间,笔者甩掉了农做了专职医生。前几年,笔者特意再次体验了“半农半医”生活,感触颇深。

  有时,笔者在田地里正干得热火朝天电话铃声突然响起,要么有人要求看病,要么有人咨询健康问题。遇上求诊者,笔者还得放下锄头,骑着摩托车回到诊室为其诊疗。

  干体力活时,意识思维固定在干好农活上,很少想其他事情,要不然锄头有时会不听使唤将秧苗连根拔起,甚至往自己身上挖,尤其是全神贯注挖土、锄草、耕地时,汗水大颗大颗往下滴累得心跳咚咚直响,整个人疲惫不堪不想多说话,这时最怕有人电话咨询健康问题或求诊。

  传统农业生产是体力活,需劳作者付出诸多体力才能完成;医生是脑力活,需操作者认真思考严谨做事,不得有半点马虎。一个人扮演这两个角色,遇上农忙季节,容易心有余而力不足两件事都办不好,特别是在具有充满未知性和挑战性的医疗行业,“半农半医”这种角色很容易在诊疗过程中“找不到北”,让患者感受不到专业性。

  从这次笔者再次体验“半农半医”感受来看,既要认真干好农业生产,又要当好乡村医生很不容易,稍有不慎思想易在两者间发生“冲突”,啥都干不好,正所谓一心不可二用。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从业者必须具有科学意识、安全意识等;传统农业生产是一种普通劳作,勤劳是劳作收获主要基础,不需太多脑力活动。

  医生接诊患者时必须严谨,比如处理小伤口、输液、打针等,操作者必须遵照无菌操作原则、查验药品质量等,否则会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传统农业生产者对医学行业规矩很容易忽视,比如用农家肥施肥手难免会接触到寄生虫、细菌等,若这个时候要为病人处理伤口或输液,必须做好洗手和消毒工作,但是对一个全神贯注投入到体力劳作中的人来说,疲惫身体容易在脑力劳动中分心。

  笔者一向做事认真,在田间地头锄草要将每棵小草拿掉,当心思注重在手中农活时,手机突然响起有健康咨询或求诊,脑子容易“转不过弯”。医生面对病人咨询每句话都得严谨,若是一边干着繁重的农活,一边又要认认真真面对疾病诊疗或健康普及,脑子难免有“打不转”感觉,这或正是曾经的“半农半医”人员苦衷。

  在基层从医20多年,发现很多村民把医生看作犹如木匠工人样的手艺人,认为边看病边种庄稼不碍事,甚至有村民要求乡村医生按照自己的意愿为自己诊疗疾病,“这药不行,换那药,实在不行,动大包围(手术、输液、大包围用药等)。”

  在笔者20多年前“半农半医”时,心思主要集中在如何为村民服务好健康,把农活当做可做可不做之事,有时正在干农活有村民前来要求上门为家人诊疗,笔者就会立即放下手中农活飞速向家里跑,然后背着出诊箱飞速往病人家中跑。那时候,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患者家人前来请医生和医生到患者家里都需很长时间,这个时段,患者病痛处于无人诊疗状态,因此那时的笔者一门心思想甩掉农,成为一名专业医生。

  如今,笔者早已成为专业医师了,再次体验“半农半医”,深感医生与农民不是“一档子事”。

  综上所述,“半农半医”人员既要在田间地头干农活,又要到村民家里为村民诊病,其中的疲惫和委屈只有体会过的人才懂得。银河国际galaxy网站


本文由:银河国际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