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级诠释医院急诊科不适合“先来后到”
发布时间:2024-04-23 19:36:58

  从5月1日起,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20家大医院的急诊就诊方式将陆续变革:不再按“先来后到”接诊患者,而是根据病银河集团网址登录情轻重来排序了。患者就诊前将采集生命体征,由机器和专业医护人员判定级别,危重者优先抢救,轻症者将后延。(4月22日《新京报》)

  经常上大医院的人大概都有这样一种体会,虽然自己挂的是急诊科号,但却不能得到及时诊疗,原因就在于患者太多,医院一般根据挂号顺序接诊,先挂号的患者先就诊。虽然这种排队规则有利于维护医院就诊秩序,但忽视了不同病人的病情,未考虑到轻重缓急。

  2011年,当时的卫生部公布的《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将按照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具体做法是,把急诊科分为红黄绿“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率和救治率。

  但遗憾的是,该征求意见稿没有下文。有医院负责人曾指出,这种操作“难度有点大”。而今,北京20家大医院陆续改变传统就诊规则、实施急诊分级接诊改革,此举不仅对濒危重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而且,有利于提升医院抢救成功率,继而有利于提升医院形象。

  对于濒危病人、危重病人来说,能否在第一时间得到医生救治,直接关系到生死存亡。这类病人如果及时得到救治,就能保住生命,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等。如果到医院要排队就诊,危险系数极大。而医院急诊科抢救濒危重患者,等于在与死神赛跑,当然越快越好。

  可以说,急诊分级或者患者分级,体现了急诊之“急”的服务价值,体现了医者的生命至上服务理念。换句话说“先来后到”规则适合很多公共场合,也适合医院其他科室,但恰恰不适合医院急诊科。虽然患者到急诊科就诊似乎都很“急”,但“急”分轻重缓急。

  对于急诊分级,某些非濒危重患者及家属有可能不理解、不接受,认为应该“先来后到”,或者认为自己病情更重,这就需要医院用公平透明的制度标准进行规范并耐心作好解释工作。对此,北京有关方面制定了4个级别的评判标准,并通过定期巡视动态调整分级。

  笔者以为,要想让大医院急诊科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刀刃上,抢救病情危重病人,还需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让非濒危重患者到中小医院或社区医院就诊。据说在不少医院,近3成患者不符合急诊接诊范畴但却到急诊科就诊,这部分患者应通过分级诊疗合理分配。

  另外,大医院也应该根据急诊需求加大医疗资源投入。既然急诊科是人流量大、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理应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一方面为急诊科减压并提升急诊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尽量满足患者及时就诊需求,因为急诊科大部分患者排队时都受病痛折磨。

  还要指出的是,很多医院进行分诊、分级的人几乎都是护士,理应配置相应的急诊医生或者急诊小组进行分诊、分级。这不是小看护士,而是因为医生在初步诊断方面比护士更专业。护士可以对急诊患者进行询问、测量等,但最好对急诊分级分诊只起辅助作用。


本文由:银河国际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