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各方的支持下,努力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想方设法保障好疫情期间市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
当下,上海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时期。居民买菜吃饭如何保障?物资供应的“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100米”如何完成?
这是楠楠(化名)在上海的第一个春天,身在浦东的她计划过春游、踏青、赏花,却从3月19日便开始了小区封控的生活。
“最开始可太难了,抢不到菜,西蓝花吃完了都得把菜杆子拿保鲜袋装起来,想着下一顿拿点肉炒炒好歹能算个绿色的菜。”楠楠说,当进入四月,情况慢慢好转起来。
“现在买菜主要是靠团购,一种是志愿者联系商家,在群里列表接龙;另一种是居民自己找供货商开团,会有蔬菜包之类的。”楠楠说,唯一不好的是价格还不太稳定,比如之前居委会组织了洋葱、胡萝卜、黄瓜、番茄一包的菜,卖30元,后来涨到了50元。
“其实我已经好几天没再买菜了,31号买了一批,到现在还没吃完。”楠楠告诉中新财经,之前听到“买菜”就高度紧张,有没有都想再买点,但现在已经不那么害怕吃不上菜了。
楠楠说,因为群里每天都开团购,前天政府统一发了油、米、面条还有连花清瘟,更早些时候发了些蔬菜和午餐肉,感觉心里很有底,知道随时都能买上菜。
“免费物资我们3号收了一次,6号收了一次,只间隔了3天,而且听说今天可能还会有。”陈薇收到过水果蔬菜牛奶鸡蛋等等,“能看出来各个部门已经非常努力在协调工作了。”
陈薇向中新财经展示了一封来自云南的“信件”,透露了这批物资的来源,“货车司机日以继夜从云南开过来,一来就马上卸货分发,我们真的很感动。”
从2000多公里之外的云南到上海,再从物资集散点到各个小区,中间离不开一线配送人员一公里一公里、一步一步的努力。
陈延山是上海一位盒马店店长,近几天因为一段深夜徒步送货的视频引发关注。他所在的门店因为疫情,100名员工一下就有81人被隔离,只剩19人。一边是还没处理好“这店还怎么开”的人员缺口,一边是越来越多“买不到菜”的呼声,总部消息传来,要求开始“社区集单”。
于是,陈延山和几个店员白天在店里应接以往4倍的工作量;晚上9点半,再转到另一个“战场”——用液压车一车一车地给周边18个封控小区送菜。连着两周工作到深夜,陈延山每天的走路步数超过3万步,最晚的一次送到凌晨3:40。
“第一天就送到凌晨1点,有店员不理解,眼下做好门店内的工作就很难了,为什么还要加班加点去社区配送。”陈延山告诉中新财经,自己当晚就和大家开了个会:“我们不是不累、不是不辛苦,但大家坚持在这里是为了什么?别的不说,周边居民都认识你,见到你都给你打招呼,现在需要东西你能不给他送吗?”
“开完会大家心里统一了,就一户一户、一个小区一个小区送,能送多少送多少。”陈延山说,一开始准备物资套餐都是自己牵头,第二天大家都自发开始安排,更上心了。
愈发加快的工作节奏,也给陈延山留下了很多难忘的瞬间。有些没有封楼的小区,送货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到小区门口等着,那场景就像幼儿园放学等待家长的孩子们。“一开始觉得那个场景很震撼,但后来马上又觉得挺难过,他们一定是特别需要这些物资才这么着急,自己的责任感也越来越强。”
4月7日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市政府强调,要全力以赴做好全市2500万人民生活物资供应工作。努力解决采配效率不高的问题,努力解决生活物资供应节点网点缺乏的问题,努力解决保供人力运力不足的问题。
95年的美团买菜配送员王兴东也是最早一批加入紧急配送队伍的送菜员。“3月12日早上6点半,我们站点组织起了10人的运力小队,当天配送了超过1000单。”
最忙的时候,王兴东一边给配送员分配订单,一边安抚打电话沟通进线咨询的消费者,统计当天的订单进行调度,这些工作完成后又继续投入到配送中去。那两天,他合起来睡了8个小时,笑称“部队拉练都没这么累”。
美团买菜女配送员林莉也一直奔波在社区保供的一线,她看到过一个光单子就超过两米长、订单总重量超过一百四十斤的订单,“一栋楼封了,旁边的住户担心没货,就会囤货。”
林莉所在的站点商品供应和履约人员都较为充足,但因为订单成倍增加,她的工作时间也被拉长。最多的时候,她一天送了接近100单。
松江区的段女士是小区的“团长”,组织了几次团购。“5号来了一批蔬菜大米和草莓,物业的工作人员帮我一一送到邻居们家门口。第一次体验送货,我才送了几幢楼就已经累趴了,工作人员平日的辛苦可想而知。”
“很多物业工作人员都临时睡地下室,我们邻居们知道后自愿自发送了一些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给他们。平常谁家生活缺东西了都在群里吆喝一下,有的就纷纷拿出来分享。”正如段女士所言,除了物资保障队伍的不断加强,上海各小区的志愿者、居民们也团结一心。
“我们楼有子女在外地的独居老人,没米了,有邻居扛了二十斤大米去他家门口。平时团购的物资也有邻居帮忙拎上去。”楠楠说,老人心脏病的药只有特定医院能取到,小区志愿者就想办法申请通行证去给她拿药,还顺路去超市给居民买了不少物资。
“经常到了凌晨1点居委会人员还没下班,物资来了都需要人装袋分发,菜一到就开始忙,整个过程肯定是非常辛苦的。”陈薇也表示,之前小区里还有业主自己找渠道买了500份蔬菜,捐赠给小区的困难家庭,“这些好事每天都在上演。”
如今的陈延山正在居家隔离,但还是每早7点就被电线点。现在的他一边要随时和街道沟通尽快复工,一边对接顾客需要组织货源。
“现在我和店员们都干劲十足,随时准备开始工作。”陈延山和这座城市一样,等待着“倒春寒”后重启的春天。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入驻延安新材料产业园的延安市圣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这款马甲借助石墨烯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只要插上充电宝就能实现发热取暖。入驻延安新材料产业园的延安市圣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这款马甲借助石墨烯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只要插上充电宝就能实现发热取暖。
“这么小个头的苹果树竟然能长出那么大的苹果!”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走进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调研采访南沟村的苹果产业现代化发展之路,有记者在看到矮砧密植的苹果树后,直呼意外。
土生土长的延安娃陈凯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蜕变为“菇”勇者,小小香菇带着周围的村民们走出延安,产品走出国门,奔向新生活。
当秋天降临延安,山川绚丽多彩。甘泉县的延安劳山国家森林公园宛如一幅绝美的秋之画卷。这里有丰富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是“植物王国”和“天然氧吧”。快来邂逅秋日美景!
在历史的长河中,陕西延安富县藏着一条古人的“高速路”——秦直道。它承载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千里秦直道,最美在富县,让我们一同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追寻历史的足迹,感受那穿越时空的魅力。
一块面团,一双巧手,几经揉捏,几笔勾画,上锅蒸熟后,面团变成了花卉、动物的样式。黄陵面花在黄陵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体现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延安小杂粮种植面积达 40.65 万亩,预估产值 52 亿元,从业人口 10.7 万人,“延安小米”品牌价值达 27.69 亿元。昔日滋养革命的小杂粮,如今正引领着延安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持续哺育着延安的振兴发展。
“荒山秃岭都不见,疑似置身在江南。只缘退耕还林好,一路青山到延安。”这首流传在百姓间的打油诗,描述着今日的延安景色。在延安市吴起县南沟村,抬头看,满目青山,低头看,碧水汪汪,很难想象这是坐落在陕北的小山村。在过去的近30年里,这个小山村实现了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蜕变。荒山披上“绿衣”,怎么做到的呢?
近日,何超琼在参加“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访谈时表示,自己期待有一天能够走进延安,感受“绿满山川成锦绣”,聆听历史的回声,见证时代的发展,汲取前行的力量。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陆嘉伟:讲好新时代延安故事,探寻延安各行业发展新变化,展示人民群众生活新图景
“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回望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奋斗故事,展望新时代延安焕发的勃勃生机,让我们共同关注“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
都说延安的木刻版画,刀锋下满是家国情怀,这是因为它们曾在战争时期,被当作强有力的宣传武器。
10月19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记者们到访延安,第一次踏上这片红色热土的他们,热血沸腾。
10月20日晚,“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即将在延安启动。
银河集团网址登录
10月19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到访延安红秀,偶遇秧歌腰鼓民歌。
近日,何超琼在参加“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访谈时表示,延安苹果以其卓越的质量和独特风味,赢得了香港和澳门民众的广泛喜爱。延安苹果进入大湾区的市场,成为两地经贸合作的一个生动例证。(剪辑:李晓鹏)
陕西文旅推荐使者 冯佳晨:延安精神拥有跨越时空的力量、永恒不变的价值。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青年。让我们一起参与“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