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家住遵义市习水县杉王街道的李大爷走进杉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就诊,先有护士给他量血压、测血糖,做简单体检,随后医生为其看病开方拿药。该“健康管理中心”涵盖了分诊登记、门诊就诊、检查检验等功能,并设置在同一个区域,大大优化了就诊流程,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同时,李大爷还签约了免费服务包,可享受肝肾功能、心电图、B超等多项检查,“政策好,服务好,就医很方便。”诊疗完毕,李大爷连连称赞。
近年来,习水县积极探索慢性病健康管理新模式,在全县各医疗机构有序推行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建设,为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一站式规范化服务,全力打造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新高地。今年以来,习水县对各医疗机构逐步进行功能布局改造,慢性病一体化门诊不仅配备了身高体重仪、血压测量仪、血糖仪等常规仪器,还添置了智能健康一体机、中医自动辨识机等设施,并统一标识指引,让患者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完成候诊、诊前服务、健康宣教等服务。
习水县杉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中心”,是在该县推行“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的基础上建设,于今年4月投入使用,门诊的改造将慢性病管理与全科门诊有机结合、与居民日常诊疗流程相融合,形成“诊前、诊中、诊后”一站式服务流程。
“我们已经实现了县、乡、村诊疗系统的互联互通,只需要登录医生账号,就可以查看患者在县、乡、村就诊情况,并且随时可以登录公共卫生系统查阅病人体检、随访情况。”习水县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峰说,通过服务流程再造和信息化支撑,习水县持续改进基层慢性病诊疗同质化水平和诊间管理规范化水平,有效提升慢性病诊疗的效率和真实性,真正实现了医防的紧密融合。
“为了更好地管理慢性病群体,我们将62名医护人员分成7个家庭医生团队,团队由全科医生、中医师、护理人员和药学人员组成,县医共体总院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也加入其中,在用药指导、并发症处理及健康宣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杉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一体化门诊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习水县将26个乡镇(街道)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选取1家中心乡镇卫生院,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两家龙头医院扶持带动,根据二级医院服务能力标准,打造为县域医疗次中心。由此,构建起“县级龙头带动中心、中心辐射带动一般,突出中心、梯次发展”的“2+5+N”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体系。随着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投入使用,医共体总院专家下沉至分院轮流坐诊,手把手现场教学,实现医共体内科室共建、成果共享,让村、居民不出“家门”便能享受到县级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慢病管理是一项持续化、系统化的工作,我们不仅搭建了慢病统一管理的网络平台,打通县、乡、村数据链的动态管理模式,建立全民健康管理中心,还对各分院进行合理的人才资源配置,协助基层提升慢性病的诊治管理能力和预防保健水平,以便对慢病高危人群以及患者进行便捷、精细、系统的管理,降低区域内慢性病的发病率。”刘峰说。
当前,习水县各基层医疗机构间已实现在线诊疗、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在线开方、药品配送等医疗服务,各镇的百姓在家门口便能享受二甲医院专家诊疗开方、预约检查等医疗服务。
银河官方官网
下一步,习水县将持续以高血压、糖尿病“两病”管理为重点,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智能、高效的闭环慢病服务模式,加速推进慢病医防融合,全力打造基层慢病管理服务新模式。
岩门长官司城位于黔东南州黄平县谷陇镇岩门司村,南临清水江,对岸为台江县。岩门司古城垣始建于明代,清顺治十五年(1658)设岩门长官司。原在清水江南岸筑有土城,后迁于今址。乾隆六年(1741)建石城,是一座完整和坚固的屯堡。
今年25岁的李一丹,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的产品设计专业。原本满脑子现代设计的她却在一次不经意的“相遇”后,彻底“沉醉”在千年苗族银饰的世界中。
贵州省精心绘制招商产业链图谱,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线,坚持内资外资并重、造链补链并重、增量存量并重,更多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聚变,引进一个项目、聚集一片园区、催生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正日益显现。
作为全国率先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贵州积极探索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新路径,持续在建立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构建数据流通交易体系、培育特色产业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