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已有约3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向老龄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会向着老龄经济进行转型。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下称《意见》)拉开了银发经济的大幕。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预测,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产业潜力最大的市场,预计2050年的产值将突破届时GDP的1/3以上。银发经济和老龄产业有哪些特点?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如何吸引观望中的社会资本进入这个新赛域?就这些问题,第一财经近日专访了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
党俊武表示,2024年是银发经济的元年,也是老龄经济的元年,是我国应对老龄社会的经济战略重大调整的元年。老龄经济是新经济,是一个包含六大产业,涉及1000多个细分领域的“大赛域”,国务院1号文件已经向全社会发出了总动员令,各级政府和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踏上向老龄新经济的转型之路。
党俊武:银发经济的尽头和高处是老龄经济,因为经济发展短期看科技,中期看政策,远期看人口。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我国也迈入老龄社会,年轻人不断减少,老年人越来越多,形成了新的结构性需求,经济体系需要从经济战略定位上做出对标性调整,并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构建适应老龄社会的新产业体系。
《意见》没有把银发经济限定为一种老年人经济,而是定位为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这意味着我国以银发经济为开端,拉开了向老龄经济转型的大幕。
老龄经济不是原有经济体系之下增加的新板块,而是一种新经济,是与老龄社会相适应的新经济形态、新经济结构。它涉及整个宏观经济层面需求供给结构以及经济组织方式和理念的调整,未来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GDP和税收的重要来源。
党俊武:发展银发经济是我国应对老龄社会所做出的经济战略的重大调整,向地方政府和业界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银发经济延伸的老龄产业包含文化、健康、宜居、服务、制造、金融等六个重点领域,其中涉及1000多个细分领域,这不仅是一个赛道,而是一个宽阔的新赛域。
发展银发经济首先要消除一些误解,银发经济不是简单地向老年人提供关爱、健康等养老服务,也不是开个养老院、弄点老花镜和轮椅,而是一个横跨一二三产业,从服务业、金融业到制造业,覆盖年轻到年老全生命周期的产业,这不再仅仅是民生服务,更重要的是会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和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在规划新经济发展的方向,制定产业政策、满足有效需求等方面提高认识,尽早布局,把握未来机会窗口。
第一财银河集团网址登录经:谈到银发经济和老龄经济,业界普遍感到未来潜力很大,请问现在是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党俊武:其实时机已经来到了。最近十年来进军银发经济的企业越来越多,成功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总体上来说,尽管还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但从目前已经入场并找到适宜的发展路径的企业来说,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成长性,有五个行业可以作为这方面的代表。
首先是行业内已经出现了有上万张床位的养老机构,入住率可以常年稳定在60%~70%,运行非常稳健,养老机构的特点就是没有应收款和欠账,这些运营较好的养老机构现金流稳定并且持续看好。第二个行业是面向中老年人的保健用品行业,这是刚性需求,受经济波动影响比较小,企业的收入流逆势上行。第三个行业是老人用品、辅具制造、康复用具等制造业,近年来企业注重品牌销售和技术创新,比如有企业推出质优价廉的轮椅,国内和国外市场销售量增长稳健。第四个行业是医药行业,业绩运行也被长期看好。此外银行+养老,保险+养老等新业态也在快速发展。
可以说,从前期已经进入银发产业的这些企业来看,无论是体量、经营效益还是可预见的前景来看,业内都非常看好,他们已经站在了银发经济的潮头,向着老龄经济迈进了。
第一财经:您认为这些企业为什么能够成功?他们作为银发经济的探索者做对了什么?
党俊武:近年来,许多人认为老龄产业是一片蓝海,我们预测到2050年,老龄产业的产值将突破届时GDP的1/3以上。
这些入场较早企业的普遍特点首先是抓住了人口老龄化的机遇,看到了老龄产业的潜力;二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看到了人口变动所带来的市场需求的新动向,特别是在众多需求中精准找到了刚性需求、黏性需求和相邻需求;三是找到了新的商业理念和商业模式,找到了市场供需之间的正态循环。四是拓宽经济思维,不是就养老做养老,而是从老年人与其他人群的需求结合点上、从老年期和年轻期的链条上杀出一条血路。
第一财经:一些企业进入银发产业之中取得了成功,也有一些企业则铩羽而归,还有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本正在观望,您认为当前银发经济存在哪些阻碍企业入场的问题?银发经济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党俊武:企业进入银发产业失败的原因根本只看到了人口老龄化的机遇,但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精准的客户和客户精准的需求,同时对银发经济的新特征缺乏了解,没有针对这些新特征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
银发经济和别的经济不一样,它首先是一个慢经济和长经济,比较难吸引客户,而一旦吸引来之后,黏性又非常好,客户的忠诚度比较高。其次银发经济是一种复合型、综合性的经济,不是“专卖店”模式,老年人的需求和年轻人不一样,老年人的需求是复合的,比如入户进行康复护理的人可能还需要给老人进行生活服务、陪伴服务等,如果企业只能提供单一服务,业务就难以开展下去。可以说,单打独斗很难成功,成功者都是会唱交响乐的企业。
此外,银发经济是一种体验经济,是需要感情投入的,需要赢得老人的信赖。实事求是地讲,为老年人服务的正规军没有做到这一点,难以赢得老人的信赖,而很多骗老人财物的骗子们抓住了老人们的这个需求钻了空子,而且常常涉案标的都很大。这是正规军的悲剧,需要认真总结。
进军银发经济的企业要想在这个产业中站稳脚跟,必须根据这一新经济所呈现的特点来进行商业模式的设计,树立新经济理念和新销售理念,精准对标客户的需求,比如养老机构一定要做医养结合,保健品的企业要努力研发真正有保健效果的产品,养老产品制造业的售后服务必须跟得上,金融保险行业要与实体的养老服务结合等。一句话,诗外功夫和诗内功夫两手都要硬。
第一财经:针对现在银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意见》提出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您认为如何充分发挥《意见》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银发经济领域的作用?
党俊武:发展银发经济的国务院1号令是我国开发新经济的总动员令,我认为这个《意见》对企业界、各级政府、更重要的是对年轻人都有指导意义。怎样让这个文件落地,真正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还能估计人们的终生长寿需求,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意见》的思路是以事业支撑产业发展,提出了当前银发经济中需要解决的多项急难愁盼问题,引导企业进入这些领域,促进事业产业协同,以老龄事业的支撑来加持产业界的信心。
对于企业来说,《意见》还提出了一个方向,就是要企业在老年人多元需求的交叉点上发力,要以社区为重点,提供重点面向老年人同时老中青兼顾的综合性服务。
以社区为重点,是银发经济的重中之重,因为未来大部分老人是居家养老,必须以社区为载体来发展面向老年人的需求,《意见》明确提出新建居住区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这些服务设施中可以将老年人、中青年和婴幼儿的需求结合起来,在每一个社区里面打造综合性的服务场景。认真琢磨一下,这是个庞大的市场。需要跳出银发经济做银发经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