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窗口写青春·实习在浙丽 大学生暑期岗位实习心得(8)
发布时间:2024-08-26 12:28:13

  为深入实施“双招双引”战略举措,动员广大青年人才走进丽水、了解丽水、服务丽水,从而助力丽水打造“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奋力推动丽水加快跨越式发展,今年暑假,我们共推出2000个带薪实习岗位,涵盖乡村振兴、文旅融合、 非遗传承、科研创新、经济金融、企业管理、新媒体文创等领域。全国各地高校2331名学子积极参与,走进单位、企业、基层、乡村,在实践中书写青春梦想。

  在此,特刊“实习在浙丽”专题,邀请在丽实习大学生分享实习经历及感言,作“青聚浙丽”青年人才招引活动之纪实。

  2021年的暑假,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和人,我十分荣幸能够参与2021年“青聚浙丽 智汇云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习活动,在团县委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在领导和同事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让我增长了见识、获得了成长。对暑期实践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是要努力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技能知识和社会知识,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是要不断实践,进行角色转化。“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

  三是要胸怀远大,担当责任与使命。新时代新青年承担着新的责任与使命,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肩负新使命,武装新思想,增强新本领,展现新作为,为云和创造更多的价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云和这片沃土养育了我,而“青聚浙丽 智汇云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则是我与云和更近一步的桥梁,这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将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在这里,我以见微知著的方式了解到共青团的工作内容以及公务员的真实工作状态,我不仅深切感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工作作风,恪尽职守、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还体验到了“国之大者”不忘初心跟党走、只争朝夕谋发展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此刻,我满怀激情并十分感激能有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端正态度和作风,更好地锤炼自我,磨砺自我。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银河galaxy官网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我将树立人生新航向,担负起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去面对不知的过程,迎接满意的结果,让奋斗成为青春靓丽的底色。

  2021年的暑假,作为浙江传媒学院的研究生,我十分荣幸能够参与青聚浙丽活动,在云和县融媒体中心成为一名全媒体记者编辑,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

  时光如白驹过隙,回忆起与同事们一起下乡、进村的时光,我越能体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含义。在为数不多的跟随采访、参与写稿的实习中,我也成长了很多。

  印象最深的是团县委组织开展的“山海协作、花园乡村”微改造活动,其中8支高校青年人才团队在石浦、下垟、小顺等8个村庄实施微改造的经历让我难忘。相仿的年龄、对新事物的好奇、乡村生活的探索等等,拉进了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在近两周的微改造时间里,我们跟随团队深入乡村,了解村民对村庄环境改造的需求以及对美好乡村生活的愿景,亲眼见证团队们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让一份份改造方案从图纸变为现实。他们对这次比赛的热情和付出,都得到了所在乡镇街道的广泛好评,而记录微改造过程的我们,也深切感受到团县委组织这次比赛的用心,真正做到了让青年人走进乡村、了解乡村、服务乡村并爱上乡村,让政府和青年人的需求合拍,让青年人的价值和才华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

  回忆起这一个月的点点滴滴,我想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一群拥有专业知识和职业精神的记者、编辑们,近距离了解县级融媒体平台的工作日常。不论是在暴雨中、烈日下扛着摄像机默默记录,还是耐心开导害怕镜头的受访者,对我来说,他们展示的永远都是认真工作的背影,他们的镜头对准的永远是现场,不是自己。

  习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谈到“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很感谢在研究生阶段还能有机会到云和县融媒体中心实习,在即将面对未来工作方向选择的时候,多给自己一次实践的机会。看看心中对于记者、对于新闻的热情是否依旧热烈如初。

  第一次举起话筒、第一次拍摄制作一条短视频、第一次撰写电视新闻稿,在融媒体中心记者老师的指导下,我拥有了许多人生中难忘的“第一次”,将日常专业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媒体一线检验专业学习成果。这个夏天,最让自己骄傲的身份就是“云和县融媒体中心 实习记者”,未来的求学路上,我也将继续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让内心体悟社会的温度,用笔杆写下社会的声音,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更生动有力的乡土中国。

  梨花乡里,田园安溪,从西安交通大学来到山水抱绿、珠翠环绕的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安溪畲族乡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深度参与基层工作,深刻体会基层运转,深刻感悟基层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高度和深度相适应的水平进一步拓展,有一番不一样的体会。

  一个月的时间里,坚持把建强组织、凝聚青年作为首要任务,以青年大学习为契机,以乡团委-基层团支部为抓手,逐步建立起点-线-面的工作机制,走村入户开展宣讲,青年大学习的学习率第一次达到100%,位列10个乡镇第一名。主题团日的协调、乡人大会的筹备、日常材料的报送、核酸检测的模拟,都让我不断丰富工作经验,充实工作阅历。

  练就“铁肩膀”。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分内之事,就一定要担当起来。基层不是“一杯茶,一张报纸,一坐一天”的状态,而是一种“连轴转”的奔波,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担当,主动作为,善于出击,肩能扛事,心能想事。

  磨砺“亮眼睛”。不了解农村,就读不懂中国。不了解基层,同样也不了解中国。很多工作会同时压下来,要把“千线一针”的工作实际转化成“如鱼得水”的工作状态,是我已经感受到并将继续摸索、实践的一个课题。

  锤炼“硬骨头”。能够给我们开展工作带来源源不断力量的,是情怀,是西迁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铮铮誓言。只有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给老百姓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人民才会拥护我们,我们的党才会更有凝聚力、号召力、组织力。

  “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习的深情寄语犹在耳畔,要将志气、骨气、底气植根于血液,熔铸在灵魂,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保持锲而不舍的干劲和钻研到底的拼劲,在新时代干出一番嗷嗷叫的事业。

  开始实习的一周恰逢“七一”,在这一周里我跟随记者们采访了许多区域的党支部书记,看着记者们架着摄像机用一个个镜头记录下这庄严的时刻,让我想起融媒体中心墙上“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标语。实习期间,我多次跟随记者们下乡采访了乡镇居民、青年创业的养蜂人等,还有参与到“云和小县大城二十年”专题的制作,这些宝贵的经历帮助我树立了良好的就业观,也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价值,对云和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云和县委政法委实习的一个月来,对政法委的职能和实际工作运行有很深的体验。我体会到政法工作的重要性,体会到党对政法工作的指导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真切切的参与到基层的各项工作的布置和落实中,矛调中心的建设、基层治理四平台的运行、涉法涉诉、司法救助的协调等,既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要有统筹协调的指导力。

  在这一个月,我切实的明白了基层领导和工作人员为民谋事、为民办事的赤诚之心和积极地行动力,对我来说,这短暂的时光将是我人生及其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社会实践使得我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展示才华,磨练意识。经过一个月在残联的实习,我才发现过去我们不曾留意的身边,原来有很多残疾人需要帮助,他们或在生活上有些不便,或在精神上期待有人陪伴。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他们需要社会的帮助。在工作中,我看到一些残疾人士身上互助友爱、坚韧不拔的精神,令我十分的震撼和敬佩。在这里,我想呼吁大家:要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多向他们学习顽强拼搏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本文由:银河国际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